十二个时辰

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。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。 
时辰 相等於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及原因 
子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 
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。 
丑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 
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,准备耕田。
寅 上午 3 时正至上午 5 时正 
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。 
卯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 
兔 月亮又称玉兔,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。 
辰 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 
龙 相传这是「群龙行雨」的时候 
巳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 
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 
午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 
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,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,阴气将会产生,而马是阴类动物。 
未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 
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 
申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 
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 
酉 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 
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 
戌 下午 7 时正至下午 9 时正 
狗 狗开始守门口 
亥 下午 9 时正至下午 11 时正 
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

另有一套说法:

十二时辰制。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
子时:夜半十一时翌晨一时。古时尚有午夜、子夜、夜半、夜分、未旦等别称。

丑时:晨一时至三时,又称鸡鸣。如《诗经。女日鸡鸣》:“女日鸡鸣,士日未旦。”古时鸡鸣而起,未旦而朝。

寅时:三至五时,别称平旦、平时。

卯时:五时至七时,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,又称点卯。因是时正值朝螟冉冉东升,故又谓之日出。

辰时:七时至九时,别称食时。

巳时:九时至十一时。《淮南子。天文训》云:“日至如《孔雀东南飞》“奄奄黄昏后,寂寂人定初。”如《孔雀东南飞》“奄奄黄昏后,寂寂人定初。”如《孔雀东南飞》“奄奄黄昏后,寂寂人定初。”如《孔雀东南飞》“奄奄黄昏后,寂寂人定初。”于衡阳,是谓隅中。”故巳时又称隅中。

午时:十一时至十三时。别称日中,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,平昼,亭午等别称。

未时:十三时至十五时。此时太阳蹉跌而下,开始偏西,故又谓之日侧,日昳。

申时:十五时至十七时。别称“日哺,哺时。”

酉时:十七时至十九时。白乐天《醉歌》云:“黄鸡催晓丑时鸣,白日催夆西前没。”故酉时又叫日入。

戌时:十九时至二十一时,别称黄昏。如《孔雀东南飞》“奄奄黄昏后,寂寂人定初。”

亥时: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,此时正是夜阑人静之夕,故又称人定:亥时又称:夜。

发布者

admin

互联网web开发管理